中国服装服饰新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国潮风起 中国年轻一代重拾“华服”文化

国潮风起 中国年轻一代重拾“华服”文化

发布时间:2021-05-27 | 来源:新华网 | 作者:桂娟/史林静
汉服又有“华服”“衣冠”之称,作为中国古代衣着文化传承至今,是中国“礼仪之邦”的象征服饰。

河南省修武县云台古镇成了汉服爱好者的聚集地。

  越罗衫袂迎春风,玉刻麒麟腰带红。每逢周末,总会有许多身着汉服的年轻一代,广袖飘飘,穿梭在中国各大景区的人群中。

  汉服又有“华服”“衣冠”之称,作为中国古代衣着文化传承至今,是中国“礼仪之邦”的象征服饰。近年来,汉服文化开始“破圈式”传播,不仅成为人们生活中的装扮,更是年轻一代文化自信的具体化表达。

河南省修武县云台古镇成了汉服爱好者的聚集地。

  走进河南省修武县云台古镇,从工作人员到身着汉服的游客,再或是任意一家汉服租售店,都能讲出一些汉服知识。“人们印象中这么传统的服饰,在年轻一代中非常流行。”汉服文化传播志愿者李思思介绍,近日在修武举办的第一届汉服博览会吸引了260万人在线观看,而此前当地已连续推出三季“永不落幕的汉服节”,前后超过30万“Z世代”青年慕名而至,全网曝光量突破2.6亿次。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汉服爱好者2018年数量为204.2万人,2019年上升至356万人,预测2021年达689.4万人。在中国社交平台微博上,“汉服”话题有53亿阅读量;短视频平台抖音的“汉服”话题,播放量超过515亿次。汉服在中国年轻一代中的影响力正逐渐扩大。

河南省修武县云台古镇成了汉服爱好者的聚集地。

  22岁汉服爱好者宋梦迪见证了这一趋势。4年前,刚上大学的宋梦迪拥有了第一套汉服。“当时,走在街上有人说我是唱戏的,有人说我是表演节目的,还有人说我是为了直播想红。”宋梦迪回忆,这两年,即便是在小城市,也能随处见到穿汉服的“同袍”,路人的眼神也由惊奇变成欣赏。

  从“小众”到“出圈”,汉服“华丽转身”的背后,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认识到它真正的美。

  与很多“同袍”一样,宋梦迪也是始于颜值,忠于内涵。“一开始只是单纯觉得汉服好看,后来开始逛博物馆查资料,了解不同时期汉服的形制和当时的文化、经济发展。”宋梦迪认为,它所展现的不仅仅是服饰本身的美,更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

河南省修武县第一届汉服博览会吸引众多汉服爱好者。

  如今,中国不少城市会定期举办各类“汉服节”,不少大学还成立了与汉服文化相关的社团,随之催生的汉服市场规模预计超过100亿元。“年轻一代对汉服的认可,是对文化的一种选择,是对自身民族身份的认同,也是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李思思说。

河南省修武县云台古镇旁,一名身着汉服的小女孩与现场执勤警察作揖问候。

  专家认为,文化自信的意义在于深刻认识它的内在价值,生动表达它的独特魅力,全面融入当代的社会生活。河南大学河南文化旅游研究院副院长肖建勇表示:“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不少年轻人现今有着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传统文化所蕴含的高雅趣味和深厚内涵,恰恰能满足年轻人百变的个性追求。”

  “虽离普及还有些距离,但我相信国潮已形成趋势。说不定下一个十年,很多人的衣橱里都会有一件汉服。”宋梦迪期望。


1、凡本网站注明“来源:中国服装服饰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请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和原创性,并注明来源。对于违反以上说明的,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站注明“来源:XXXXX”的作品,均为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与本站联系,本站核实之后将对其进行删除。
3、本网站对于注册用户发布的信息和言论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信息和言论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者自行负责。本网站有权删除不当信息和言论。
4、联系邮箱:12441126@qq.com
|公司简介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9 中国服装服饰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