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服饰新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广州“制衣村”迎旧改:时尚设计产业将成为中大纺织商圈主导

广州“制衣村”迎旧改:时尚设计产业将成为中大纺织商圈主导

发布时间:2021-03-10 | 来源:南方都市报 | 作者:代国辉/王美苏
随着人才的聚集与面料技术的不断更迭,预计旧改迈出更大步伐腾挪出更多产业空间后,越来越多的创意型服装品牌商将把总部落在商圈内。

  在广州,城中村不仅是不少南下打工者扎根的第一站,还是城市小型加工制造业的据点。比如位于海珠区的鹭江村、五凤村,目前国内一半以上的中低端女装成衣出自这里的制衣厂片区。而坐落在康乐村地块的中大布匹市场聚集区域,则是国内制衣业举足轻重的存在。正因如此,康乐村、鹭江村、五凤村又被称为“制衣村”。

  2020年12月,康乐村、鹭江村、五凤村相继挂牌公招合作改造伙伴。2021年1月21日,合生创展正式成为康乐村、鹭江村旧改合作企业。不久后,广州海珠五凤三个旧改也正式签约珠江投资。

  广州“制衣村”改造已是板上钉钉,栖息在城中村的大小制衣厂将何去何从?在广州国际轻纺交易园执行总经理杨志雄看来,随着用人成本的逐渐上涨,租金水平呈现区域差异,城中村制衣厂往外搬移的可能性越来越高,城中村制衣厂将会被智能制造生产厂所取代。而旧改腾挪出的空间也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创意型服装品牌商将总部落户中大纺织商圈。

  成本上涨利润减少,制衣村发展逐渐显露疲态

  上世纪90年代,“中大布匹市场”开始在中山大学南门对面形成。与“中大布匹商场”连成一体的康乐村、鹭江村因租金便宜包揽了服装加工的生意。不少商家在布匹市场选中布料之后便到康乐村、鹭江村的工厂下单,不出一天就能拿到一批成衣,发往全国甚至世界各地。

  但“小作坊”的模式始终不够稳定,随着房租、人力成本的上涨,康乐村、鹭江村的制衣业在短短几年内从巅峰坠落,逐渐显露疲态。

  “难”是近年村中制衣厂老板的共同感受。在鹭江村从事制衣行业7年的唐先生在2019年升级了自己的厂房,投进了70多万的转让费,厂里有50余名工人。

  3月3日的上午,他早早地扎进了鹭江村“招工一条街”的老板行列,举着招工牌站列路旁,希望招到1名烫工。由于这1名烫工的缺失,他的妻子正临时顶着。年初订单量大,客户催单紧张,他昨夜通宵到天亮,双眼带些血丝,眼神中透露着疲惫。

  “没有年轻人进来了。”唐先生以自己的工厂举例,50多个工人里没有一个90后,几乎全是80后,现在的城中村制衣厂主要靠之前的工人维持运作。“放到我刚入行的那些年,招工不会这么难。现在的年轻人更愿意坐办公室,或者去当外卖员、服务员,都不愿意来厂里上班。”

  不仅是招工难,各个环节的成本在增加,制衣厂的利润空间也不断被压缩。“面料成本在涨,用工费用在涨,租金也以每年10%的幅度在涨,虽然我们的价格也能涨,但利润空间还是被压缩了。”唐先生说。

  “一年到头几乎没怎么赚,而且还非常累。”结合去年的利润,唐先生前年花了70多万的转让费要过个三五年才能赚回来。

  最能反应这种变化的是村内的信息栏——“住宿”“招聘”的广告迅速地被“制衣厂转让”告示覆盖。一般在告示上还会标明厂房拥有的制衣设备量,有的还会直接注明“接手便可生产”。

  去年年底,李胜便开始在位于康乐村的制衣厂楼下,贴满转让信息的公告栏上,“叫卖”自己的工厂。“无利可图了,六年间厂房租金涨了1倍,就算现在有10个车工,一个月28天,不休息地干,一个月可能就三万元的利润。即使一年里八个月都是旺季,才能赚个20来万元。”李胜说,更何况现在的康乐村,旺季的时长可能不到五个月。

  广州制衣村内的公告栏上贴满了制衣厂转让告示。

  与此同时,外贸订单萎缩,华南地区商贸流通、制造业转型迫在眉睫,地处城中心的制衣村渐渐无法满足城市高速发展的野心。2020年,康乐村所在的海珠区GDP达到2086.93亿,但官方统计公报中,商品市场成交额最大的纺织品类极少被提到,取而代之的是“数字经济产业”。

  康乐鹭江村改在即,制衣厂不在鼓励引进行列

  业态滞后、市场面临饱和,传统制衣业本身便在衰落,亟需重整。早在2015年,广州就提出将中大南校区南门对面改造成国际创新谷,聚焦IAB产业,目标是做广州的“硅谷”。走到新港路与瑞康路交界路口时,便可看见“中大国际创新谷”的标识。可在此周围仍坐落着不少布料辅料类的专业市场店铺。

  与此前引导产业转移不同,旧改项目是对土地用途的重新规划,将村内原始制衣产业一次性“归零重整”。2019年1月,康乐村、鹭江村的3305位股民就“进行整村更新改造意向”进行表决,同意率超过九成。3月,两村便召集“房主”们参与城中村改造入户测量宣传动员大会。铺垫已久的城中村改造正式拉开序幕。

  2020年12月,康乐村、鹭江村、五凤村相继挂牌公招合作改造伙伴。今年1月21日,合生创展正式成为康乐村、鹭江村旧改合作企业,改造投资总金额约为346.67亿元,一举成为广州旧村改造历史上投资金额最大的旧改项目。不久后,广州海珠五凤三个旧改也正式签约珠江投资。

  根据招商方案中的时间节点,在2023年10月31日前要完成康乐、鹭江村全部安置地块上的房屋拆卸。五凤村则要在2025年12月31日前基本完成安置房建设。倒排工期,旧改已是板上钉钉。

  虽然改造只进行到选定合作企业的进度,但是透过系列文件和现有规划意图,不难发现未来该片区的模糊轮廓。

  首先是居住环境的整体提升。公告显示,康乐、鹭江村旧改项目竞得人需承建华盛南路道路大修工程、叠景路临时维修工程、凤江小学校园综合改造提升工程、客村小学校园综合改造提升工程、逸景第一小学本校区校园综合改造提升工程等。

  其次是导入产业的变化。今年1月11日,广州市住建局印发《广州市城中村改造合作企业引入及退出指引》,为城中村改造的企业引入作了系列要求。按照圈层划分,此次改造的康乐村、鹭江村、五凤村片区均属于第一圈层。

  据指引文件,要求康乐村、鹭江村重点引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新基建、生物医药、专业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现代商贸、文化创意、金融保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企业,吸引先进制造业的总部或研发平台落户,或者引进具有关键技术和先进工艺,能创新产品和管理模式促进本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企业。

  与此同时,去年8月份海珠区发布《中大纺织商圈助力时尚之都锦绣十条》(下称“锦绣十条”),对创新创意、品牌时尚等产业进行大力支持。显然,普通的制衣厂均不在鼓励引进行列。

  智能制造是大势所趋,制衣厂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旧改在即,康乐、鹭江村内大大小小1万家制衣厂该何去何从?不少老板无奈地表示,近年来生意越来越不好做,做一年是一年,大不了回家。

  虽然不少房东没有对村内制衣厂老板提到过拆迁和租约的事情,但在房东与租客之间,长租合约已不复存在,替代的是一年一租,甚至是基于信任关系的按时交租金。

  有些制衣厂老板甚至有些不相信,这么庞大的制衣厂群体能够迁移得走,也想象不到广州市内还有哪个地方能接得住。唐先生表示,“如果往外围搬,也不是不行,就是物流成本加大,供货时间延长。打破了城中村制衣厂以往下午下单,第二天出货的传统快速生产模式。”

  对于制衣厂老板来说,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有原地好。中大布匹市场有完整的产业供应链,原料供应齐全、运输方便、人力市场充足、租金合适。“如果整体拆迁的话,意味着所有的人都要转移,那订单也会随着转。”另一位受访的张姓老板对整体拆迁体现出乐观。

  杨志雄则认为,当城中村制衣厂搬离后,小型的版式工作室或者中央版房等方式可以实现原有的功能。“当款式成为爆款或者形成一定需求后,再发到周边去加工。”

  随着用人成本的上涨,租金水平呈现区域性差异,城中村制衣厂主动向往外搬移的可能性也越来越高。“外部可以是广州周边,也可以是珠三角其他城市,甚至是省外其他地方。现在的物流行业十分发达,已经能够支持部分产业的外部转移。”杨志雄说。

  而转型成功的企业早有先例。比如广州趋梦服饰有限公司便从中大纺织商圈出发,转型成为从设计研发到线上线下全产业链覆盖的公司,其生产环节已转移到广州市番禺区、白云区,更在河北有生产型产业园。

  杨志雄还表示,城中村制衣厂之所以能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起到重要作用,是因为其能够接受十件百件的小批量订单。但这种模式也有临界点,随着熟练工用工成本的上涨,一旦超过研发成本,商家就会转向智能制造。“随着智能制造的普及,小批量订单也可以由大型工厂来完成,而且在品控等各方面都具备优势,小型制衣厂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杨志雄举例道,在杭州,阿里巴巴打造的犀牛智造便正重构传统的以产定销的生产模式,可以实现按需制造,满足小订单快反馈的生产需求。未来类似的生产模式或将替换目前小制衣厂的形态。

  年轻人流向创意产业,时尚设计业态将成为主导

  年轻人的走向也能反映产业的走向。有媒体报道,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中大纺织商圈商户中,30岁以下年龄段的商户占比27.4%,31-40岁年龄段的商户占比超过一半,经营商户总体呈现年轻化趋势。高学历的从业人员也越来越多。2020年中大商圈商户拥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商户占比32.7%。

  这些高学历的年轻人主要聚集在哪些产业?杨志雄表示,年轻人较老一辈在快时尚的节奏里更能适应新玩法和新渠道,更多愿意从事创意设计相关的工作。

  “来中大商圈创业的80后、90后越来越多。”广州市国际轻纺城相关负责人也表示,他们主办的中国(广东)大学生时装周已连续举办了15年,累计输送超过4.5万名的年轻设计师。2020年3月的数据显示,中大商圈内已有约600个设计公司和工作室,有超3000名设计师。

  “现在工作环境较差的城中村制衣厂对90后、00后的年轻人的吸引力很弱,年轻人喜欢更加开放和活跃思维的工作环境。”杨志雄了解到,去年纺织类院校的招生情况比往年都好。“不是年轻人不再涌入这个行业,而是选择去自动化程度更高、提升空间更大、学习机会更多、环境更好的业态,而不再流入城中村制衣厂。”

  “中大纺织商圈的生态本身是由民间发起形成的。”杨志雄分析,而在去年,发生了几件大事,都在对中大纺织商圈进行重新规划调整,包括康乐鹭江城中村改造,海珠区发布“锦绣十条”等,大力支持创意型、高端性企业在商圈发展。

  “锦绣十条”提出,要引导商圈市场、园区从传统业态向时尚设计业态转型。同时,加强商圈设计师人才队伍建设,支持成立粤港澳大湾区设计师大联盟协会、Fashion新青年计划等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和计划,培育时尚设计新生力量。

  最新出炉的《广州市海珠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也提出,推动中大纺织商圈向数字化、规范化、高端化、品牌化、时尚化方向发展,引进时尚产业资源,构筑时尚产业生态。

  上述政策均从不同程度上推动中大纺织商圈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助力打造广州时尚之都。

  批发市场转型升级,创意型服装品牌聚集效应增强

  随着人才的聚集与面料技术的不断更迭,预计旧改迈出更大步伐腾挪出更多产业空间后,越来越多的创意型服装品牌商将把总部落在商圈内。而在此之前,服装的设计、创意、销售基本上在十三行、火车站周边等地。

  “近年来,服装行业跟面料结合得非常紧密,面料市场主要在中大纺织商圈,所以他们集聚到此。”杨志雄表示,未来面料、服装设计、展示展贸再到电商销售平台在中大纺织商圈的集聚效应会越来越明显。“企业需要更短的时间来对市场做出反应,而商圈能够为他们提供这样的便利。”

  近几年,随着广州时尚之都概念的提出,广州纺织服装批发市场也在努力推进转型升级。其中广州国际轻纺城连续举办中国(广东)大学生时装周、春秋面辅料采购节、纺织面料产品特展等一系列活动,提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时尚产业超级IP”;广州国际轻纺交易园依托自建的国际时尚发布中心,举办“面料趋势周”“广东十佳服装制版师大赛”等代表活动,提出打造“纺织服装产业创新港”的目标。

  广州国际轻纺交易园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实现了贸易功能与设计功能的结构调整。2020年3月的数据显示,其贸易功能贡献比从过去的高达7成逐步下降至3成多,设计业务贡献比则上升至4成。

  另外,园区的纯贸易功能也在转型升级。园区商铺功能主要是展贸型,客户看好货只要记录下货品编号,往往客户还没离开广州,货品便已经发出了。换言之,货品的仓储和物流也不需要在广州。

  杨志雄表示,未来以创意为主的时尚产业是中大纺织商圈的未来发展方向。作为国家工信部第一批纺织服装创意设计试点园区,广州国际轻纺交易园多年来专注“设计+时尚”,正在冲刺成为国内知名的时尚中心,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现在园区里基本上是三分之一面料研发型企业,三分之二是服装创意设计型企业。”杨志雄说,园区内年轻的创业者时尚感和市场触觉也特别出众。“不久前,我才和一个创立公司十年的年轻人聊天。他们现在的年销售而已经能够做到4至5亿左右了。”


1、凡本网站注明“来源:中国服装服饰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请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和原创性,并注明来源。对于违反以上说明的,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站注明“来源:XXXXX”的作品,均为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与本站联系,本站核实之后将对其进行删除。
3、本网站对于注册用户发布的信息和言论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信息和言论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者自行负责。本网站有权删除不当信息和言论。
4、联系邮箱:12441126@qq.com
|公司简介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9 中国服装服饰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