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以来,冰雪运动“南展西进东扩”步伐明显加快,各地冰雪产业蓬勃发展,“带动三亿人上冰雪”从愿景逐渐走向现实。而这股“冰雪热潮”对防寒服饰领域带来的巨大商机毋庸置疑,推动了本土运动服饰品牌迎来发展黄金期。 冬奥带动冰雪经济,服装行业迎新机 借助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契机,冰雪运动在我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和潜力,冰雪产业从“冷资源”走向“热经济”,冰雪运动将成为人们新的时尚生活方式之一。 据相关数据统计,2017-2018年中国冰雪旅游、运动收入约合3300亿元,预计2021-2022年冰雪季,中国冰雪旅游、运动人数将达3.4亿人次、收入有望达到6800亿元。2022北京冬奥会将带动中国冰雪产业进入“井喷”式发展阶段,未来几年将是冰雪相关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无论是市场规模的扩大,还是消费热情的高涨,都将为冰雪运动服装行业开发新品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在此背景下,如何通过产品升级和技术创新,成功抢占市场先机,则成为决定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
由于冬奥运动气候条件特殊,制服保暖材料必须同时兼顾抵御严寒、防风保暖和透气、透湿、轻便舒适之间科学平衡,最大程度满足所有场景下的需要。为此,从2020年开始,北京冬奥组委会就开始面向全球征集冬奥制服保暖材料。 经过激烈的竞争,来自江苏康大无纺有限公司研发的多维蓄热保暖絮片,以其创新的多维结构、联手产业链研制的自主蓄发热材料,突破了传统絮片保暖的特征,实现了保暖絮片的升级换代,各项检测指标均名列第一,最终在10余家国内外竞争强手中脱颖而出,成为冬奥制服保暖絮片的唯一供应商。经冬奥组委会有关专家评估,江苏康大研发的多维蓄热保暖絮片,不仅让冬奥制服重量减轻40%,而且保暖性提升30%以上,具有瞬间升温、长效蓄热、亲肤轻柔、吸汗透气的性能。 30年来,江苏康大一直专注于保暖填充材料的生产和保暖絮片的研开。近20年,江苏康大潜心军品被装保暖材料的研制,先后为各军种研制了10多种保暖絮片材料,参与了多项技术标准的制订,用于军服棉衣、棉大衣、睡袋、被子、棉帐篷等不同装备。 目前,江苏康大是解放军被服、公安部公安警服材料供应商库企业,是中国航天、安踏、波司登等品牌企业供应商。其研发的“新型保暖材料及其应用”获2020年军队科学技术二等奖,“多维蓄热保暖材料”被列入2020年国家军民融合发展项目,并荣获2021年江苏省企协科学技术奖。 对于此次能够成为2022北京冬奥保暖材材供应商,江苏康大董事长孙友林先生表示,“创新永无止境。只有专业的企业,专业的人才,做专业的事情,才会在专业的领域取得成绩。” 三大优势助研发,攻坚克难达目标 三十年的专注与经验累积,带来了“三大优势”,为江苏康大的研发插上了翅膀。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其中不乏科技型、研发型产业链协作企业和战略合作企业的佼佼者;实现强强联合的产学研合作,利用北京服装学院、上海东华大学、上海长三角非织造材料工业协会等对口高校及行业协会的技术、人才、信息优势,建立协作关系,为企业的创新提供了智力支持;建立自主产品研发中心,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研发队伍。 江苏康大本次入选的多维蓄热保暖絮片,主要应用于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赛时工作人员、技术官员、志愿者的制服,冬奥公安警服防寒服中,以及用于冬奥火炬手棉服、志愿者滑雪服、车撬棉裤、颁奖礼仪服帽子、户外多功能运动外套、功能运动裤、保安等各类制服中。 尽管拥有30年丰富的保暖絮片生产研发经验,但当江苏康大团队开始着手冬奥保暖材料的项目研发时,却遇到了两大难题:冬奥制服究竟是什么样子?如何穿着测试?“当时大家的心里确实没底。轻薄、保暖既是对于产品开发的要求,也是天然的矛盾。通常想要追求轻薄,就得牺牲保暖性能,如何寻找一个科学合理的平衡点成为团队思虑的重点?”公司董事长孙友林介绍说:“当时已是夏季,虽然可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模拟假人的方法进行低温测试,但没有经过实际环境下的人体测试、仅凭实验室检测数据是有风险的,也是不准确的。” 为搞清冬奥制服需要具备哪些性能,江苏康大研发团队收集了大量国外冬奥制服的相关材料,派专人到张家口、延庆等赛区了解赛时气候特征,广泛搜集信息,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研制满足冬奥制服特殊需求的保暖絮片。为了让数据更准确,研发人员先后前往四川稻城、亚丁进行测试,尽管8月的气温依旧炎热,但4300米的海拔、伴随着大风的折多山气温已低至零下5°以下。尽管与冬奥会的实际场景仍有差距,但是经过反复测试,江苏康大的研发团队终于得到了理想的参考数据。 对于民众而言,大家的认知普遍仅停留在防寒服装层面,但对于防寒服的核心之一——保暖絮片的了解却知之甚少。作为保暖絮片的基础性材料——合成纤维,在我国起步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上世纪末已超越美国,现如今稳居世界第一,占全球化纤总量的70%,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合成纤维工业体系,许多技术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从跟跑到并跑,最终成为领跑,其背后是几代纺织人的不懈追求与努力。“作为一家中国纺织企业、一个中国人,看到中国运动员穿着国外品牌保暖材料制成的运动服站在领奖台上,心里很不是滋味。”采访中,江苏康大无纺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友林不禁感慨道。 本次北京冬奥保暖絮片采用的是国内企业生产的各种纤维材料,采用的是自主研发的技术和品牌,可以说是真正的“中国造”。除此之外,北京冬奥会制服装备中还应用了防水透湿科技、银离子抗菌技术等“中国造”黑科技,并在设计志愿者服装在设计上彰显了中国文化元素,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是彰显了中国文化的自信。 谈及未来,公司董事长孙友林表示:“研制、生产具有中国品牌、中国技术的保暖絮片材料,是中国纺织企业、中国纺织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我们将以2022北京冬奥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研制开发更多的用于各类品牌服饰、行业制服、户外运动、婴幼儿童装、健康养老等需求的保暖絮片,满足人们对美好衣着的需要,让康大品牌保暖絮片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国货崛起,运动服饰赛道前景广阔 近年来,中国运动服饰市场快速成长,增速遥遥领先。运动服装除专用于体育运动竞赛的服装,还包括从事户外体育活动所穿用的服装,主要包括田径服、球类服、冰上服、登山服、滑雪服、体操服等9类,以及群众性的运动服饰。市场快速扩容下,2016-2020年体育服饰占服装行业整体零售市场规模比重已由8.8%上升至13.3%。2020年底,中国体育服饰行业市场规模更是到达3150亿元。 行业的发展,也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转型提升。作为产业链条中的一员,对于如何抓住冬奥带来的商机,公司董事长孙友林也有着自己的理解。在其看来,近年来随着国力强大,人民消费水平的提升以及国家各项利好政策的逐步出台,不同程度地推动了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发展。尤其是受新冠疫情影响,全民健康意识持续增强,人们对高质量、更舒适生活方式的追求,必然带动运动服装需求和消费的上升。随着以安踏、李宁、特步等为代表的本土运动服饰品牌在产品研发层面的迅速提升,年轻一代消费者对于国货品牌的认知以及购买意愿也在逐年增长。这些利好都将为中国运动服装产业提供较大的发展潜能,但对标国际领军品牌,当前中国运动服饰品牌仍有提升空间。 “对于国货运动服饰品牌来说,这股由冬奥掀起的‘国风+科技’浪潮定会一石激起千层浪,驱动市场前行,带来更多运动时尚新风潮和科技红利。”对于江苏康大,未来保暖絮片研发将在更轻薄、更保暖、更环保的基础上,加大在吸湿、排汗、透气、抗菌、防螨、弹性等性能上的提升与突破,孙友林憧憬道:“我坚信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满足人们对美丽、舒适、环保需求的黑科技一定会层出不穷!乘冬奥之风,江苏康大与北京冬奥一起共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