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弹力包芯纱市场龙头——天虹纺织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虹纺织”)今天(6月10日)发布公告称,截至2021年5月31日止5个月,公司除税后纯利已超过人民币10亿元。 天虹纺织表示,公司业绩表现强劲主要由于自2020年四季度以来,纺织品市场需求及产品毛利率持续恢复。由于原材料价格上升,导致平均产品售价相应上升,不过受益于此前前几个月购买或订购的原材料成本较低,因此,报告期内公司产品毛利率高于正常水平。 浙商证券分析师马莉此前表示,天虹纺织在需求复苏后的优异表现,正在逐步验证公司的一体化布局,同时,2021年下游的需求恢复能够让天虹纺织产品在销量复苏的同时迎来价格的恢复性增长。观察来看,从原材料用料来说,天虹纺织的纱线业务每年用棉量超过80万吨,同时公司常年保持5个月的棉花库存。从终端价格来看,天虹纺织的订单都是2-3周的短期订单,因此纱线产品能够较快地反映原材料成本上升;此外也要看到,天虹纺织纱线业务毛利率正常年份在17%左右,经营利润率10%;假设公司纱线业务在2021年恢复正常水平,叠加棉价上涨,保守估计纱线业务在2021年有望贡献超过20亿的经营利润,同时在21年,天虹纺织预期纱线业务销量达到84万吨(2020年为75万吨)。 马莉判断,在棉价上涨带来业绩弹性之外,2021年下游服装需求的转暖有望让天虹纺织下游业务获得更大的业绩弹性,同时随着下游产能的扩张,天虹纺织未来资本开支有望逐步减少,使公司可以逐步降低负债水平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 天虹纺织此前披露的财报显示,2020年度,公司营业收入下降11.0%至人民币196亿元,股东应占溢利下降41.5%至人民币5.171亿元,毛利率上升0.2个百分点至13.8%,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要收入涵盖全产业链包括纱线、坯布、面料及服装的销售,纱线销售收入仍然是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占公司年内总营业收入约77.7%,年内纱线销售收入约人民币152亿元,比去年下降9.0%,主要因为上半年销售价格下降所致,中下游业务在全球疫情影响终端消费(特别是中国以外地区)的情况下,公司实现销售收入人民币43.7亿元,比2019年下跌17.3%。 公开资料显示,天虹纺织创立于1997年,以生产非弹力坯布起家,1999年开始切入到氨纶弹性纱线领域,现已发展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弹力包芯纱线生产商,截至2020年6月底,天虹纺织的纺纱产能超过411万锭,其中,中国纺纱产能251万锭,越南纺纱产能147万锭,尼加拉瓜纺纱产能56000锭,土耳其纺纱产能76000锭。 中国银河证券分析师林相宜介绍,1995-2008年中国纺织品出口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占到我国出口总额比例逐年下降,自2008年起出口占比维持在5%左右。受到全球疫情的影响,2020年以来我国纺织品出口规模较大,主要原因系我国疫情控制较好,复工复产较快、效率较高,同时防疫产品出口拉动纺织品出口金额。而根据以往纺织制造业转移的速度,纺织制造业完全完成一次转移约30年时间,本次纺织制造业从中国大陆转移至东南亚国家仍处于起步阶段,预计未来东南亚各国将会承接更多纺织制造业产能。 在林相宜看来,中国纺企多年的管理经验、技术制造、劳动效率等方面优势明显,可作为国内纺企出海建厂的有利基础。我国企业在中端产品方面的优势是在产业转移背景下的独特竞争力。缅甸、柬埔寨等东南亚本土的纺织制造企业的生产能力基本停留在低端阶段,处于来料加工(Cutting-MakingandPacking)转向离岸交货(FreeonBoard)经营方式,从而毛利率和盈利水平较低。同时,布局海外产能也是在我国纺织制造景气度下降趋势下的特点之一,鲁泰、百隆东方、华孚时尚、健盛集团、联发股份等国内主要上市公司均已在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各国建厂开工,降低企业成本的同时,扩大规模效应。 以目前纺织企业主要转移的东南亚国家对比来看,均有明显的成本优势,节约成本15%左右,在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环境和其余成本、贸易环境、税收优惠等方面均具备建立集中纺织产业园的条件,符合大型纺织制造企业战略转移的布局,从而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实现更高盈利的目的。 林相宜指出,目前我国纺织制造行业基本处于成熟期,龙头企业以其技术、经验、规模优势受益于行业集中度提高趋势,同时受到2020年疫情影响,部分中小企业出清,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随着国内产业技术快速升级,机器替代率越来越高,国内龙头纺织企业的长期发展空间依旧广阔。 截至第一纺织网今天晚间发稿前,天虹纺织收报11.30元/股,跌幅0.88%,市值104亿元。(第一纺织网 martin) |